全球塞港的情况不断加剧。早前在欧洲各国,如德国、荷兰等,发起的欧洲罢工行动和劳动力放缓问题,都导致运往美国的集装箱堵塞在港口,造成塞港情况,未来或需要数月才能完全消化。即使未来不再有罢工行动,往后3个月的情况也不明朗。
根据船舶动态整合系统MarineTraffic和能源与环境研究协会 (EERA),探讨准时到达 (JIT Arrival) 与碳排放关係的一项合作研究中发现,集装箱船可借助准时到达 JIT航程优化工具减少14%的燃料消耗及碳排放。
中国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司长蔡团结表示,上海港口6月份货柜日均吞吐量达到126,000标准货柜(TEU),恢復与去年同期相比的95%以上。现时上海港口正加快物流,恢復为期两个月的封禁所失去的生产力。
联邦快递2022年财年业绩在6月23日公布了,并概括了现时的公司概况,及下一年财政增长水平下降的预期。
疫情为各国航空业带来严峻的挑战,为配合各国地区的防疫措施,航班被迫取消。国际航空运输协会 (IATA)发佈的资料显示,4月航空货运需求下降11.2%,是自2020年8月以来最大的降幅。
克拉克森航运 (Clarksons Shipping) 分析师对于集装箱船市场目前的前景表示乐观,他认为儘管近期国际主要港口状况频出,例如,韩国卡车司机罢工、中国疫情反复、通货膨胀等,导致全球集装箱海运贸易目前面临下跌压力,但受到需求稳定及处于历史高点的即期运价的支撑,短期市场前景依然乐观。
6月13日(美国时间),美国众议院以369票赞成及42票反对,通过了「2022年海运改革法案」(OSRA),是当地自1998年来在航运业上最重大的改革。支持者认为由于美国海运成本持续上升和通胀难以抑制,美国海运法案有助于缓解通胀和货物积压的问题。
直至6月13日为止,南韩卡车司机已进行罢工七天,工会及政府双方未能在谈判上就提高工资达成共识。数天罢工行动导致南韩主要港口陷入瘫痪,集装箱运输受阻。
由于上海疫情得到有效控制,上海6月1日至6月中下旬,开始全面解封,恢復正常生产生活。到现时为止,已满一周,物流服务也逐渐回復稳定,进出口量将增加。
孟加拉东南部吉大港附近的一个储存危险品货柜仓库在上周六(4日)午夜发生大火,仓库起火燃烧并造成严重伤亡,至今死亡人数已达至49人,及超过300人受伤。